青年教育网-青年文化创业指南
你的位置: 首页 > 数字经济

新时代擘画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路

2023-12-07 10:28:26 | 人围观 | 评论:

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、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。我们既要绿水青山,也要金山银山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,部署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,指出要“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”,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成为当前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。这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崭新成果。这不仅有利于妥善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,而且必将有力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,致力于绿色崛起。

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宣传。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大进步,它代表了人们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新变化。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我们需要加快建设生态文化,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素养,这是一个重要前提和文化基础。我们应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,制定并实施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规范,促进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的形成。同时,将生态文明的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,重点培养党政干部、青少年学生、企业负责人等对象,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的教育培训,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强化,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注、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。我们还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公众宣传资源,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。此外,我们应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,深入推进各级绿色创建活动,鼓励支持环保志愿者和设立环保奖等举措,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,使崇尚自然、善待生命、保护环境、节约资源成为社会的风尚和道德规范。

构建生态文明保障体系。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,抓好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环境的综合治理。首先,我们要合理规划城市建设,充分利用土地资源,以“生态为本、环境优先”的指导思想为依据,注重突出城市的文化背景、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质,打造具有特色审美意境的生态城市。其次,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,深化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,加大对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的力度,特别是在重金属、核与辐射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方面加强防治。同时,我们要全面实施“绿色城市”规划与行动,推进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。我们还要加强防灾减灾行动,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预警能力,加强自然灾害应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能力建设,进一步健全城市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。最后,我们要推进低碳城市化,通过综合创新,推行低碳发展模式、低碳能源技术和低碳生活方式,加快推进低碳城市、园区、社区、家庭、交通、建筑、学校、企业等建设,逐步减少城市化过程中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矛盾,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,积极推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低碳转型。

注重绿色环保产业配套。发挥财税、价格、信贷等经济杠杆作用,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高新生态产业,淘汰高投入、高耗能、高污染的行业;坚持“一产一策”改造提升已建的特色种养业基地,全面推广粮经复合,果菜茶、农牧渔结合的种养循环、立体高效种植模式,实现“一地多产”“一田多收”;坚持建管并重,加快完善路、水、电、通讯等基础设施,建设高标准农田、高效节水保灌基地和设施大棚,筑牢产业旱涝保收基础。坚持以县为单位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,现代农业园区“对号入座”建冷链、烘干、分拣、收储的思路,做强农特产品加工流通,支持发展“预制菜”“中央厨房”等加工,拓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农用物资、机械、产品包装等关联产品加工,促进农特产品加工转化增值,实现链条式发展、多链节增收。充分发挥绿色农产品集散营销功能,改造提升拓展县级农产品批零市场、电商营销中心(站点),大力推进“线上+线下”组合营销,加快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,提高产销衔接和鲜活农产品错峰销售能力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,开发乡村文创产品和农产品“伴手礼”,拓展农业多种功能,挖掘乡村多元价值。

建立资源节约型城市。“强本而节用,则天不能贫。”要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,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要注重城市集约发展,实现城市建设的两个转变,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,从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转变,要按照节约的原则,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。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、建设、改造产业园区,构筑循环产业链。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,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综合利用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,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。扭转“高投入、高消耗,高排放、高污染、不协调、难循环、低效益”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,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、消费体系。引导企业之间原材料、能源废物利用的合作与交流,打破简单的单向线性模式,形成多向流动的非线性结构,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、新能源、可再生能源,延伸产业链条,加快形成注重效益、节时、节能、节约原材料的工业生产体系;尽快形成规划科学、设计优良、节地、省材、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;尽快形成节时、节能、重效益的运输体系。

树立绿色低碳政府品牌。政府机构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,从自己做起,从现在做起,发挥榜样作用,将环境友好和生态理念贯穿于政府行为的各个方面,对政府管理体系进行根本性的绿色改革。首先,要推行绿色办公。各级政府部门应严格制定节约和环保制度,从节约用米、水、电、油、纸张、笔、烟等方面做起,改善办公室的清洁卫生,垃圾分类回收,创建无烟办公环境,形成绿色办公的新习惯。其次,要实施绿色采购。按照国家已发布的绿色采购文件和目录,尽快出台和执行相应的绿色采购办法,完善监管机制,确保绿色采购的实施和落实。另外,要推行绿色管理。建立健全民主科学决策制度,提升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,建立重大决策先期论证制度、后期评估制度,实行决策公示和听证制度,建立管理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制度等新的体制机制,并坚持认真执行。

强化绿色生产支撑。针对城市建设绿色产业的关键环节,采取专家技术人员包基地、包园区、包农业新型经营主体、包农户等方式,提供科技服务到村、到户、到项目的服务。我们坚持市县乡农业基础服务体系的本质,将农业技术服务作为主要职责和主业,为每个优势产业建立科研团队,为每个小镇建立科技小分队,构建“政府+科研院所+基层农技推广站+企业”的科技创新联合体,全面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。其次,加快推进都市田园建设。倡导“种养结合、循环配套、产村相融、生态友好”,积极推进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农民、新机制、新品牌、新市场的七个新元素,并高标准建设一批城市田园示范乡镇和辐射区。

修复和保护生态系统是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,只有实现了“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”,才能达到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最佳境界。生态文明城市的首要任务是优化产业结构,重点发展壮大替代性产业,努力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、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新型产业、从单一性向多元化的转变。其次,要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来促进乡村振兴,实现农村的绿色富裕共赢。坚持“保护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的理念,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,注重农产品的精深加工,完善产业链、打造供应链、提升价值链,以提升城市的人气、商气和财气。(作者:刘晓辉 重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





标签: